根據中國地理學會與日本日中地理學會議于1982年簽署的協(xié)議,應日中地理學會議的邀請,中國地理學會派出了由學會理事長陸大道院士(團長)、河南財經學院校長李小建教授、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副所長張柏研究員、西安外國語學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所長王興中教授、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原院長王國梁教授和學會秘書長張國友研究員等組成的第七次訪日代表團,于2007年10月6日—15日對日本進行了友好訪問。代表團途徑福岡、熊本、京都、大阪和名古屋等地,先后訪問了熊本大學、立命館大學、阪南大學、中部大學等,舉辦了兩次學術報告會;考察了熊本城堡、阿蘇火山、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館、金閣寺、西陣織物會館、大阪市政府、名古屋港口、日本現(xiàn)代企業(yè)電裝(DENSO)高棚制造所等。
本次訪問正值日本地理學會秋季學術大會期間(10月6日—8日),10月6日晚,中國地理代表團應邀出席了日本地理學會秋季學術大會晚間招待會,本次大會地方組織者、日本熊本大學山中進教授、日本地理學會會長石原潤教授、熊本大學校長崎元達郎教授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中國地理代表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中國地理代表團團長陸大道院士也應邀在招待會上致辭,介紹了中國地理學家在促進學科發(fā)展和為國家建設服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望了地理學發(fā)展的美好前景,高度贊揚了中日兩國地理學的交流與合作。
10月7日,作為日本地理學會秋季大會的分會場之一,中日地理學者在熊本大學舉行了學術報告會,有30多位日本地理學者出席了會議。張柏研究員就“中國東北地區(qū)與日本北海道農田景觀動態(tài)的初步比較研究”、李小建教授就“地理環(huán)境與農區(qū)發(fā)展的農戶視角研究”、日本立正大學元木理壽博士就“基于流域水平的水環(huán)境保護基礎研究”作了學術報告。
10月13日,在中部大學鶴舞基地舉行了為期一天的學術交流會議,來自東京、京都、神戶、滋賀、名古屋的日本地理學者和中國地理代表團成員共30多人出席了會議。陸大道院士就“中國近十年來城鎮(zhèn)化的過程及其空間擴張”、王興中教授就“中國大城市“項鏈”狀商娛引力區(qū)結構探討——以西安為例”、王國梁教授“從兩伊軍事地理差異看美國對伊朗的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日本名古屋大學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的林上教授、中部大學人文學部的山元貴繼博士分別做了“戰(zhàn)后名古屋的交通與區(qū)域發(fā)展”、“韓國的城市和風水思想——以釜山廣域市東萊區(qū)為例”的報告。
日本地理學會會長兼日中地理學會會長、奈良大學石原潤教授、日中地理學會副會長、滋賀大學秋山元秀教授、秘書長橫濱大學小野寺淳副教授、神戶外國語大學小島泰雄副教授等分別陪同,并親臨研討會現(xiàn)場;北海道大學冰見山幸夫教授、中部大學中滕康俊教授等分別參加兩次學術報告會。
訪問期間,中日雙方代表認真回憶、總結了過去25年來中日雙方組織雙邊互訪交流與考察等活動的成果,高度評價了兩國前輩地理學家建立的具有前瞻性的合作交流平臺。同時,根據當前中日兩國社會、經濟、科技發(fā)展狀況、以及兩國地理學家的客觀需要,對兩國地理學家今后的交流與合作方式進行了認真的探討,并達成如下共識:
1、兩國地理學者都表示,感謝兩國老一輩地理學家為我們搭建的學術交流的平臺,讓我們在這個平臺上開展交流與考察,建立了解和友誼。
2、由于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不再繼續(xù)執(zhí)行兩年一次的輪流互訪計劃,改變?yōu)椴欢ㄆ诘亟M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方式,待條件成熟時,可以聯(lián)合發(fā)起組織國際性學術會議。
3、將已經舉辦兩屆的“中日韓青年地理學家大會”納入到中日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上,日中地理學會議代表日本地理學會協(xié)調、組織每年一次的“中日韓青年地理學家大會”,中國地理學會繼續(xù)與日本以及韓國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
4、中日雙方可以隨機組織本國地理學家參加對方地理學會的學術年會,或相關大型國際會議等。譬如,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日本地理學會春(秋)季學術大會等。
5、為雙方地理學者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提供信息服務,促進雙邊合作研究計劃立項和實施。
(中國地理學會秘書處)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大屯路甲11號
郵政編碼:100101
電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頁網址:http://www.basketballbullsstore.com
電 話:010-64870663
傳 真:010-64870663